“6月15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施工的西延高铁北村隧道较工期计划提前22天顺利贯通……北村隧道贯通后,标志着西延4标隧道施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线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去铜川自然资源局送文件的路上,手机里弹出这样一条消息。我细细查看着新闻,车窗外阳光明媚,微风习习。
从王益区王家河到耀州区北新街,这是我回家的路,而这条路我不知走了多少次却都不是为了回家。
2021年4月,一个令我欣喜万分的消息得到了确认: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开工建设动员会召开,标志着西延高铁正式开工建设。
是的,铜川本是一个极其辉煌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一五计划”推出的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铜川王石凹煤矿位列其中。王石凹煤矿于1961年11月20日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120万吨,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最早、最大的机械化竖井。1958年因其煤炭资源特性,铜川被撤县设市,成为当时除西安市以外全省唯一的省辖市。源源不断的“黑金”从地下挖出,成为这个城市GDP飞涨的加速引擎。建市以来,王石凹煤矿已累计生产原煤5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五”期间,铜川的另一项重点工程耀县水泥厂也于1956年破土动工,建厂初期即有3条工艺线,年产500号普通硅酸盐水泥70万吨,当时被号称为“亚洲一号”。
上大学时同学们聚在一起最大的论点就是家乡的名胜古迹,每当我侃侃而谈说起著名的医宗圣地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药王山、国家丹霞地质公园:峰林、石柱、石峰、崖壁等独特新奇,兼具"华山之险"与"南山之秀"的香山、 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色革命根据地照金、古同官八景之一陈炉古镇……时,外省的同学总会好奇的问我坐高铁去得多久啊 快吗?这时操场上的风显得格外的闷,空气像是不流动了,我的声音戛然而止随即低下头用仿佛蚊子一般的声音说:“铜川没有高铁,坐动车或者大巴得两个半小时。”同学们一听显得有点疑惑,听我描述的铜川应该是绝佳的旅游胜地,交通怎么会是问题呢。
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挖煤卖资源、采石烧水泥”是铜川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常态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给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水平滞后,下岗失业人员剧增,环境污染严重,社会问题凸显,城市发展一度陷入困境。风渐渐停止了吹拂,在其他城市蓬勃发展的时候,我的城市却迈不动脚步了。
终于,树梢上的绿叶又颤抖了起来。2021年五月,西延铁路铜川段进场,次年八月,我有幸来到四标段一工区实习。在亲身经历过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有序工作后“西延高铁全线最大跨度最高桥——王家河特大桥主墩顺利封顶、西延铁路项目刘寨隧道出口掘进顺利突破千米大关、铜川隧道进口掘进顺利突破千米大关、西延铁路项目铜川隧道1号斜井智能化大机配套进洞、西延铁路项目北村隧道进口至明挖段顺利贯通……”自此,那阵风便徐徐不断的吹过山谷吹过高原吹进每一个铜川人民的心里。
关闭手机,我又开始了对西延高铁通车后对家乡带来的巨大改变的畅想,西延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包海通道的重要组成,是陕西“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将实现贯通,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质量,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升陕西省区位优势和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远的将来,铜川人民也能享受上便利的交通方式,人们的生活、地区的经济也一定会蒸蒸日上。
下车后我将资料送去了自然资源局土地管理办公室,经过和地方领导细致对接后,急忙领了新的任务,下楼搭上车后又踏上了返回项目部的路途。我不舍得撇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小区,很多时候我更想回家吃上一口妈妈做的饭,和爸爸聊几句工作上的困难,但我明白,土地征收、地方协调正是工程确保完成的重要前提,千万不能耽误工期的进行。
回家实习前,我总是在犹豫,总想留在大城市见世面,可等我真正投身于家乡建设时我才明白,我回来,是为了那些回不来的人。为了他乡游子也能经常吃上妈妈做的饭,为了空巢老人孩子们能经常回家看望,为了留守儿童也有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
风从这儿吹来,吹起了生生不息之火,吹亮了万家团圆之灯。
风之所向,就是方向。